本篇文章1117字,讀完約3分鐘
7月28日,虎豹跨境保護國際研討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開幕。 會議圍繞世界大型貓科動物特別是虎豹種群保護相關的監測技術、種群和棲息地恢復、保護地景觀資源配置、人獸沖突處理等相關技術和政策問題展開討論,探討建立虎豹種群跨界保護國際交流合作機制。
今年7月29日是第九個世界虎日。 作為旗艦物種,虎豹是自然生態系統健康穩定的重要標志,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 我國十分重視虎豹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通過建立東北虎豹、祁連山等國家公園,加強自然保護區和基礎保護站互聯網建設,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全面保護天然林,改善野生動物棲息條件,促進虎豹等野生動物繁殖 此外,開展東北虎豹資源調查,實施《中國野生虎恢復計劃》,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法規,全面禁止虎產品貿易和虎骨吸毒。 經過多年努力,大型貓科動物棲息地明顯改善,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種群開始擴大,野生東北虎數量逐漸增加,野生東北豹數量穩步上升,虎豹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在開幕式上指出,中國政府重視與周邊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開展老撾、緬甸和印支虎跨境保護工作,與尼泊爾、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開展尤基保護合作,在保護俄羅斯聯邦和東北虎、東北豹方面開展了有效的跨境保護合作。 今年6月5日,中俄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快速發展新時期全面戰術合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確定中俄兩國將繼續深化東北虎、東北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遷徙候鳥的保護合作。 加強自然保護區合作,特別是東北虎豹跨境自然保護區合作,共同開展巡邏和東北虎豹監測,共同開展生態廊道建設,保障東北虎豹在中俄邊界的自由遷徙。
張建龍認為,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世界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面臨棲息地面積不足、過于分散等突出問題,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尚未完全擺脫瀕危狀態 要實現野生虎豹種群的穩定繁殖和棲息,需要各虎豹分布國家采取有力措施,為野生虎豹種群提供更好的生存條件,同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保護野生虎豹種群和棲息地。 為此,他建議通過建立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推進跨境生態廊道和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為野生虎豹種群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 支持研究小組開展野外監測活動,及時了解本國野生虎豹種群的分布、擴散和跨境遷徙等情況,支持毗鄰國家通過共享相關情況,在虎豹保護方面推進越來越多的實務合作。 加強虎豹保護地管理機構交流,共同提高保護地建設管理水平。
來自俄羅斯、越南、老撾、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19個周邊虎豹分布國家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等10個國際組織的300多名代表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上開展了6個研討會,介紹了“虎豹跨境保護合作的
李志
標題:【快訊】2019虎豹跨境保護國際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
地址:http://www.thelaststrawstore.com//myly/11108.html